地 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
电 话:020-123456789
网址:pdmzag.d5txrh.cn
邮 箱:admin@aa.com
春节临近,春节临近年味渐浓。商品从新鲜蔬菜到各类鲜花,有保再到营造出浓浓节日氛围的障假非遗产品,众多商品都迎来销售高峰。日消
近日,费活记者来到山东寿光、力足云南昆明、春节临近安徽歙县,商品走近生产、有保运输一线,障假看各地如何保障商品产销,日消满足群众消费需求。费活
——编 者
山东寿光市货车司机王国辉——“买菜就图个新鲜,力足得按时送达”
早晨天还没亮,春节临近山东省寿光市高楠果蔬专业合作社内货车来来往往,早已是一片繁忙。
铺好棉被,系好绳索,货车司机王国辉利落地跳下车斗,踏进驾驶室,准备前往蔬菜种植大棚。
头天晚上,王国辉接了一个发往北京的蔬菜运输订单。“买菜就图个新鲜,得按时送达。”王国辉手上不停,边发动车子边向记者介绍,他要在下午1点前完成采购,这样才能确保当晚抵达北京,让车上的蔬菜隔天一早能到达老百姓的菜篮子中。
20多分钟后,王国辉驾驶货车来到寿光市纪台镇吴庙村的茄子种植大棚。
“凤莲,昨天打过电话,要3000斤茄子。准备得咋样了?”车刚停稳,王国辉就着急地催促起来。
“老王,菜已经采摘完了,正在过磅。”种植户房凤莲回应。
房凤莲这头忙着称重,王国辉在那头也不得闲。他从泡沫箱底部抽出几根茄子往箱子上碰了碰,确保没有上冻,随后又送到棚外的化验室,对农药残留进行快速检测。
过磅装车,8点15分,3000斤茄子被一一装入泡沫箱,整齐码放在车厢内。
王国辉熟练地将厚棉被盖在泡沫箱上。“外面天气冷,新鲜蔬菜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冻,一定要做好保温。”王国辉告诉记者,为保证蔬菜品质,运输时间也不能过长,要保证按时按点送达。
从一个收购点到下一个收购点,临近中午,采购任务才完成。王国辉载着一车茄子回到合作社,又将合作社收购来的辣椒一箱箱装上车,简单扒拉了几口饭,准备启程前往北京。
“寿光到北京这条线你常跑,但也要注意安全。”合作社负责人高洪岩检查完货物固定情况,走上前来,拍拍驾驶室车门,与王国辉道别。
“放心吧,保证平安且按时送到!”中午12点23分,随着一声低沉轰鸣,王国辉稳稳启动车子,一扬手,驱车驶向北京。
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中心、价格形成中心和物流交易中心之一,目前,寿光每天有约6000吨蔬菜运往全国各地,品种超200种。为保障百姓吃上新鲜的蔬菜,像王国辉这样争分夺秒运送蔬菜的故事,每天都在这里上演。(记者 王者)
云南昆明市晋宁区花农张良——“鲜花需求量大,种植更要盯紧”
冬日清晨,寒冷的天气挡不住鲜花市场的火热。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车间里,140多名工人忙着分级整理、打包成扎。鲜花经过精细包装后,堆满货架。
“早上8点多采摘,中午之前发货,我们的鲜切花现在每天要发出16万枝,就这都还不能满足订单量。”合作社负责人张良说。
张良年轻时是一名花农。随着花卉产业势头向好,2010年11月,他牵头成立了合作社,带着社员们一起种植鲜花。
在车间转上一圈,张良便往种植基地赶,“临近春节,鲜花需求量大,种植更要盯紧,得空我就要去看看。”
走进基地大棚,温暖湿润的空气拂面,满眼绿意中,数不清的花苞“探”出头来。张良端起花苞瞧一下,又低下头仔细打量花叶和花茎。“消费者爱看花苞大不大,但我们更关注花茎的粗细、叶片的光泽,以及花苞上色是否鲜艳均匀。”张良介绍,冬天温度低,花苞上色也更难,“控制大棚温度稳定很关键。”
记者注意到,大棚里,除了可用手机控制调节的天窗,张良还给鲜花铺上“地暖”——环形加温管道。“热水在管道内循环流动,给鲜花生长创造更加温暖的环境。”见记者有些好奇,张良停下脚步解释道,他们最近还尝试给花朵补充二氧化碳,既可以在冬天保温,也让鲜花更好进行光合作用,“控好温度、湿度和营养,每亩能增产6万至10万枝鲜切花。”
从种植基地出来,张良转到社员普雪梅家的大棚里。“叶片有些黄,抓紧补氮肥。现在花价好,你再加把劲仔细管护,说不定还能参加2月份的种植比赛,第一名有2000元奖金呢。”张良神情严肃,可句句都是叮嘱,“要抓紧时间提高品质,‘云花’品牌才能更加壮大。”
在张良的带动下,张良花卉专业合作社社员规模已扩大至236名,鲜切花种植面积达2100亩。
近年来,晋宁区连续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,花卉产业的规模逐年扩大,产业链不断延伸。目前,晋宁区花卉种植面积已达6.1万亩,年产鲜切花50多亿枝,产值达37亿元。“花卉成了我们增收致富的‘美丽产业’。”张良高兴地说。(记者 张驰)
安徽歙县汪满田村村民汪胜娟——“加紧制作,保障鱼灯供应”
距离过年越来越近,走进位于安徽省歙县溪头镇的汪满田村,这个大山里的乡村格外热闹——家家户户屋里都堆放着竹子,村民们正忙着赶制鱼灯。运输鱼灯的三轮车穿行在村里的小道,不出3天,这些鱼灯将会出现在江苏、浙江、广东等地。
早在600年前,汪满田村就有了嬉鱼的习俗。每年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六,村民举着鱼灯游村,祈祷来年风调雨顺、平安祥和。鱼灯以竹篾为骨架,再由绵纸包裹,最后用毛笔上色。鱼灯内部,还放有蜡烛。嬉鱼时,鱼灯穿行在巷陌之间,如一条条金鱼在空中飞舞。
距离村口不远处,便是村民汪胜娟的家。作为土生土长的汪满田人,她已经做了40余年的鱼灯。
“竹子最好要用3年以上、6年以下的,秋冬的竹子含水量少,也比春夏的竹子更好。”汪胜娟手上不停,边制作边向记者介绍,“包裹鱼灯的材料最好选用绵纸,颜色更加透亮,点上蜡烛也更好看。”
近年来,通过网络传播,汪满田鱼灯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多,不少外地游客还专门跑来看。每年嬉鱼时,村里堵得水泄不通。
鱼灯“出圈”了,汪胜娟的订单不断。“我不仅接线下的订单,还有不少人通过短视频平台联系我。”今年61岁的汪胜娟,这几年也学会了拍短视频,她的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不少鱼灯制作和表演的视频,吸引了上万粉丝。
“现在订单已经排到元宵节喽!”汪胜娟一个人做不过来,还拉上左邻右舍一起赶制订单,“难得大家喜爱我们的鱼灯,得加紧制作,保障鱼灯供应。”
在汪满田村的鱼灯工坊,记者见到了村民汪智红。他正带着其他村民一起,高举一只长近6米的鱼灯,上下起伏,左右摆动。“我们表演队现在有80多人。”汪智红说,去年一年,他们就演出了30多场,足迹遍布北京、上海、江苏、浙江、四川等地。
走进汪满田村的文创店,气球鱼灯、鱼灯书签、鱼灯冰箱贴等各类产品让人目不暇接。汪满田村党总支书记汪军华表示,未来将引入非遗研学、工艺展示等多种业态,打造汪满田鱼灯非遗民俗文化融合基地,让这个传承600多年的技艺真正“活”起来。(记者 罗阳奇)